《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批。
首先,这是201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发布,正式推行“多规合一”政策以来,西安的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第二,对比既往规划,《规划》主要内容分8个方面,西安的城市定位、使命担当更加明确,有了大幅提升。
站在“双中心”“双万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新起点上,我们当如何审视西安的下一个十年?
《规划》中,西安目标愿景之一,是共建“一带一路”门户城市;而在定位上,西安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正如国家发改委最近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所体现,西安是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也是全国首个不靠海不沿江的“4枢纽+1基地”综合物流枢纽城市。
增强基础设施支撑,提高绿色安全水平——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链接国际,辐射全国,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等级,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强化国家物流枢纽功能……
坚持区域协同,着力高水平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以打造商贸物流枢纽为突破口……热情参加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新亚欧大陆桥衔接,共同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引擎。
这是一条将中国西部与海内外相串联的大动脉,也是我国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其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北接以西安为重要转接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直达广西的北部湾海港。经此,可将西部产品以更低廉的运输成本,运抵东盟国家,从而让我国内陆省份更好匹配欧美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国家需求量开始上涨的国际贸易环境。
所谓新欧亚大陆桥,则是指西至荷兰鹿特丹、东至我国连云港的国际化铁路干线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能有效促进欧亚经济的互联互通。而相比航空和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更加环保,贴合目前国际上普遍探索的“低碳”发展之路。
“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既是国家对西安主体地位的认可,也点明西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看成果:2024年,西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500亿元,同比劲增15.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看研发:西安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56%,同样位居全国第三。通常而言,研发投入达到3%,即意味着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西安大幅超越这一标准,展现了硬科技之都的题中应有之义。
再看第三方评价:西安在全世界创新指数排行榜上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22位,到2023年的19位,再到2024年的18位,显现出“科创”影响力与日俱增。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科教兴国战略不仅有助于中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激烈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技术人才支撑。在这样的宏伟篇章中,作为科教强市的西安,无疑将扮演更及其重要的作用,也将收获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去年,《黑神话:悟空》火遍全球;小红书引来成千上万外国网友学中文;今年初,歌手周深世界巡回演唱会,门票秒售罄,被纽约邮报直呼国际巨星……上述这些,都彰显出文化力量的超乎想象。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海内外闻名,此次明确定位于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建设“一带一路”门户城市,意味着西安既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书,又拥有自我展示的现代舞台。
它意味着在中国的“父亲山”——秦岭脚下,成就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引领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创新发展的绿色都市、现代都市。
今年1月,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发布《2024城市创新发展评估报告》,西安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和“2024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这正是持续体制革新的丰硕成果。
来源:bob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5-02-21 02: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