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到的这台无人机,是我用大脑控制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谷永立只要戴着布满线路的“脑电帽”,对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小方块,就可以操控无人机前进、翻转。这正是西安兵器基地先进概念验证中心研发的项目之一,这里是西安经开区科学技术创新的缩影,也是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生动实践。
在西安兵器基地先进概念验证中心,谷永立和他的团队正在展示脑控技术。通过脑电波,他们不但可以操控无人机,还能控制机械臂、无人小车等设备。这一技术的背后,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兵器基地联合共建的先进概念验证中心的成果,在这里大学生们能轻松的获得设备、场地的支持以及富有经验的工程师的协助。这种“基地+企业+高校”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模式,正是西安经开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秦翰林表示:“凭借着这一模式,概念验证中心成功挖掘和释放了我们的新型光电、类脑智能等一批基础研究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验证和产品研究开发合作。”自成立以来,中心已部署了无人机探测、增强现实头盔、辅助驾驶等11项概念验证样品,并在光子、航空、航天等产业链核心企业中得到应用 。
走进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瓶瓶神秘的液晶态物质引人好奇。“这是液体和固体之间的中间态。”彩晶光电副总工程师别国军介绍道。液晶材料虽然只占液晶面板原材料成本的3%,但却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原材料。
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彩晶光电成功将液晶相态的变化范围拉宽至-45℃至105℃,成为国内领先的宽温显示液晶生产商。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也为区域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彩晶光电成立于2008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其创新成果是西安经开区企业创新突破的缩影,也是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生动写照。
西安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以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层次地融合为核心,通过优化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强化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集聚高品质人才等举措,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形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5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967家,拥有各类创新平台及称号713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47个,院士工作站22个。
在人工智能、数字网络等新兴起的产业领域,经开区敏锐捕捉产业“风口”,积极布局新赛道。区内企业提早谋划,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起的产业蓬勃发展,为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2025年3月4日,西安经开区与娃哈哈集团签订项目入区协议。娃哈哈集团将投资10亿元,在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建设西安饮品基地。这是娃哈哈集团在西安的首个投资项目,同时也是西安经开区在餐饮产业领域引进的又一标志性项目。该项目的落地进一步丰富了区域产业生态,为经开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了新动能。
数据显示,2024年西安经开区将招商引资视为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金钥匙”,全年共策划招商引资活动74场,成功引进了308个产业项目。 招商团队前往北上广深及印尼、新加坡、泰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挖掘潜在项目。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壳牌有限公司等跨国巨头的入驻,逐步提升了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一次次精准对接, 一个个互利共赢的项目接连落地,生动展现了西安经开区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的实践成果。如今,西安经开区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招大引强的“磁力”效应持续释放,一幅充满了许多活力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脑控无人机到液晶材料的突破,西安经开区正以全方位的创新举措,聚焦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传统产业持续转型、招商引资成果显著、重点项目协同布局、民众福祉慢慢地加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西安经开区GDP首次突破1300亿元,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前列,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考评中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的强力驱动和开放合作的深入推进。展望2025年,西安经开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上实现更大突破,为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奋力书写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新篇章。(华商网记者 刘超)
来源:bob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5-03-10 17:45:37